火熱“吒兒”讓我們的文化自信燃起來
2025年春節檔,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下稱《哪吒2》)以雷霆之勢席卷全球,票房(含預售)成功突破120億元大關,已成為首部進入全球票房榜前十的亞洲電影。這不僅是動畫產業的勝利,更是一場關于文化自信與商業價值的共振。
《哪吒2》自1月29日正式上映以來,憑借其顛覆傳統的角色塑造、精彩絕倫的故事情節、震撼人心的視覺特效、熱血又不失合家歡的氛圍贏得了廣大觀眾追捧。
綜觀中國動畫史,以哪吒為主角的作品不在少數。1979年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的《哪吒鬧海》是為無數觀眾熟知的經典。一首“是他、是他,就是他,我們的朋友小哪吒”傳唱至今,2003年動畫片《哪吒傳奇》又是一代人的童年回憶。2019年餃子導演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下稱《哪吒1》)里的哪吒“魔童”的形象顛覆了觀眾的審美認知。2025年餃子導演的《哪吒2》又在全球范圍掀起熱浪,毫不夸張地說,這個頂著烏黑眼圈、呲著大板牙的娃娃在哪吒的銀幕改編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不斷刷新觀眾和全行業對國產動畫電影的期待。
震撼的銀幕體驗和視覺效果,是《哪吒2》取得票房和口碑雙豐收的重要原因。據主創團隊數據:《哪吒1》全片1864個鏡頭,特效鏡頭1400個;第二部《哪吒2》,鏡頭數達到2427個,特效鏡頭1948個。以“陳塘關大戰”這場戲為例,李靖和章魚怪的一分鐘打斗戲,只分鏡就畫了半年。當數萬只海底妖獸壓境陳塘關,每一只妖獸身上都纏著鎖鏈,上萬根鎖鏈在搏殺中,每一條都亂中有序。七彩寶蓮要五彩斑斕的白,通透且泛珠光。以及哪吒用肉身撕裂的方式來突破穿心咒,團隊總共制作了大約上千根刺,每一根刺的軌跡都不一樣,為了更接近真實效果,團隊制作了600多塊割破的碎肉,僅10秒畫面整整做了1年。最終畫面代入感太強了,爆裂出來的身體碎片細節處理細膩逼真,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那一刻角色的巨大痛苦和犧牲自己的決心。
《哪吒2》的制作團隊就像一個奧運村,吸引了國內最優秀的動畫人才。制作團隊自主研發的“動態水墨渲染引擎”,將傳統水墨畫的暈染效果融入3D動畫,使影片在技術上實現對中國美學的創造性轉化。電影在視覺特效方面的創新突破來自全國138家動畫公司、4000多名動畫人的全力托舉。當138家中國動畫公司的名字出現在《哪吒之魔童鬧海》的片尾字幕里,“真正意義上動畫界的萬鱗甲”在這一刻具象化了。電影里,哪吒高喊“若前方無路,我就踏出一條路”;銀幕外,138家動畫公司齊心合力蹚出了屬于中國動畫的前路。
回歸到故事本身,餃子導演的《哪吒》系列電影仍保留了哪吒經典的反叛精神。從“我命由我不由天”到“小爺是魔,那又如何”。《哪吒1》哪吒雖為“魔丸”轉世,卻敢于反抗,努力突破命運枷鎖;《哪吒2》深入挖掘一個更為復雜的話題——偏見。就像電影里說的那句,“人心中的成見就像座大山,怎么努力都動不了。”同時家庭和親情的羈絆更凸顯,更加促進了對身份認同這一主題的表達。在這個基礎上的反抗精神,無疑比第一部的英雄主義多了些普世價值,不再是為自己而戰,而是為了陳塘關,為了天下眾生而戰。
《哪吒2》能夠大火,對傳統神話故事進行了大膽創新,哪吒身上藏著每一位積極追求夢想的人的影子,這種精神內核是超越國界的。影片運用動畫片天馬行空的技術手段,實現了精美的視覺呈現,將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巧妙融合到劇情畫面和角色之中,彰顯出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 打造出了一部既具有深厚文化底蘊又充滿時代氣息的佳作。
影片中呆萌的“結界獸”,源于三星堆遺址的青銅人像;法器天元鼎和石磯娘娘的銅鏡紋飾是借鑒青銅時代的器皿;就連太乙真人的一口四川方言也是因相傳其修道成仙地在四川綿陽乾元山而設定,讓他在大家的歡聲笑語中圈粉無數。影片中的配樂也多次使用非遺呼麥、嗩吶和貴州侗族大歌等作為表達。
《哪吒之魔童鬧海》的火熱程度可謂空前絕后,不僅展現了中國動畫電影的高質量發展,也充分折射出我國電影市場的巨大潛力和廣闊前景。這部影片的成功,反映出觀眾對高品質作品的熱情和追捧,展現了中國動畫崛起的強大實力,也證明了傳統中國神話在現代背景下的無限可能性。(陳露)